EN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

×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开源与知识产权保护

2025-07-31203

DeepSeek多个版本特别是V3和R1大模型的先后开源,以及紧随其后的OpenAI、文心一言等全球顶尖大模型的纷纷开源,再次将开源推到聚光灯下。开源(Open Source)最初是软件领域的协作模式,是计算机爱好者和研究者通过开源分享他们的代码,如今开源已蔓延至硬件等各个领域,其核心逻辑是打破垄断,降低门槛,加速创新。


知识产权的核心逻辑是通过法律手段赋予创新者知识产权,以激励创新、平衡利益、促进传播和构建生态系统,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进步。开源强调代码的自由共享和协作,而知识产权保护则关注对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开源与知识产权保护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一、开源及常见的开源许可协议


1、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英语:Open Source Software,英文缩写:OSS)是指其源代码对公众开放的软件,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查看、修改和重新分发源代码。开源软件的许可协议即开源许可证允许用户在遵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使用软件而不必支付版权费用。开源软件的定义和原则主要由开源促进会(Open Source Initiative,OSI)制定和维护。开源促进会(OSI)定义了开源软件的十大基本原则,以判断一个软件是否符合开源定义的标准:(1)自由分发:软件可以自由分发,不受限制;(2)源代码:软件必须提供完整的源代码,并允许用户修改。(3)派生作品:允许用户修改和派生新的作品;(4)完整性:修改后的软件可以重新分发,但需要明确区分原始版本和修改版本;(5)无歧视条款:开源软件不能对特定人群、群体或领域进行歧视性限制;(6)许可协议:开源软件的许可协议不能限制其他开源软件的使用;(7)许可协议不针对特定产品:开源软件的许可协议不能限制软件的使用场景。(8)许可协议不针对特定技术:开源软件的许可协议不能限制技术的使用;(9)许可协议的非衍生性:开源软件的许可协议不能要求用户接受额外的许可协议;10)许可协议的透明性:开源软件的许可协议必须明确、透明,且易于理解。


OSI提出了开源人工智能(Open Sourc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并定义开源人工智能是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其提供的条件和方式赋予了以下自由 :为任何目的使用该系统,无需征得许可。研究系统如何工作并检查其组件。出于任何目的修改系统,包括改变其输出。为任何目的共享系统供他人使用,无论是否经过修改。这些自由既适用于功能齐全的系统,也适用于系统中的独立元素。行使这些自由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能够以首选形式对系统进行修改。[1]


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由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倡导,强调用户对软件的自由使用、访问源代码、修改和分发的权利。其核心是“自由”(Freedom),即用户对软件的完全控制权。开源软件仅允许用户在遵守许可协议设定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使用软件而不必支付版权费用,控制权属于软件的开发者。因此开源软件不等于自由软件。


尽管开源的源代码是公开的,但开源并不意味着没有商业价值。一般通过开源基础技术吸引用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商业产品和服务实现盈利许多公司通过提供开源的企业级应用支持等方式实现盈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Red Hat通过支持开源的Linux系统,成为全球领先的开源软件公司Google开源Android系统,但通过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实现商业化。


2、开源许可协议(Open Source License)及性质

开源许可协议也称开源许可证是开源的法律基础,规定了用户使用、修改和分发软件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开发者的权益。下表列出的是几种常见的开源许可证及其特点。


序号

许可证类型

Copyleft

专利授权

适用场景

 代表项目

1

MIT License

希望代码被广泛采用的小型库或工具

 React、Rails

2

Apache 2.0 License

涉及专利技术,企业需保护专利但希望代码开放

Apache Kafka、Kubernetes

3

BSD

操作系统和底层工具

FreeBSD、Nginx

4

GPL(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有(GPL v3+)

确保所有衍生作品保持开源

Linux 内核、GIMP

5

LGPL(GNU Lesser General Public License)

弱 

(LGPL v3+)

开发希望被商业软件引用的库

GTK、FFmpeg

6

AGPL(GNU Affero General Public License)

防止云服务商使用开源代码盈利却不回馈的项目

MongoDB 4.0+、Nextcloud

7

MPL(Mozilla Public License)

折中

希望部分代码保持开源,同时允许与私有软件整合的项目

Firefox

8

EPL(Eclipse Public License)

折中

希望其衍生作品保持一定开源性的大型协作项目

Eclipse


其中,Copyleft:指许可证是否要求衍生作品必须开源并遵循相同或兼容的许可证。强Copyleft(如GPL)要求所有衍生作品必须开源;弱Copyleft允许部分闭源,比如LGPL;无Copyleft允许闭源,比如MIT和Apache许可证。专利授权:Apache 2.0 和部分GPL/LGPL许可证提供了明确的专利授权条款,以降低专利侵权风险。


不同的开源许可证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目标。选择时何种开源许可证需根据项目的性质、目标用户、商业化需求以及许可证的特点来决定。如果希望代码被广泛使用且无限制,可以选择MIT或Apache。如果希望确保代码始终开源,可以选择GPL或AGPL。如果涉及专利技术,则可选择Apache。


DeepSeek在2025年1月20日发布 DeepSeek-R1时同步开源了其模型权重。DeepSeek-R1 遵循 MIT License,允许用户通过蒸馏技术借助 R1 训练其他模型。在此之前DeepSeek也曾试着引入自定义的 DeepSeek License 为开源社区提供授权,但考虑到非标准的开源许可协议增加了开发者的理解成本。为此,DeepSeek-R1的开源仓库(包括模型权重)统一采用标准化、宽松的 MIT License,完全开源,不限制商用,无需申请。


2019年"罗盒诉玩友"案首次在国内司法实践中确认了GPLv3协议的法律效力,判决强调了开源软件的自由传播精神,保护了开源社区的利益,同时对企业如何合规使用开源软件提出了明确指引。


二、开源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开源许可证明确授予用户在遵守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免费使用软件的权利。但软件相关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仍然属于开发者。


 1、开源软件与知识产权

开源软件的代码一旦创作完成即自动受著作权保护,无需登记。著作权是开源软件的基础知识产权,就因为著作权的存在阻止了他人未经许可的使用。通过开源许可证明确代码的使用条件,许可他人可在遵守使用条件的前提下自由使用,这样即保证代码可以按照开发者的意愿被使用,也防止未经授权的使用或分发。另外,开源软件还可能涉及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涉及专利技术的,开发者可以为开源软件涉及的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护。开源也多与商业秘密并存,比如部分开源中,企业选择将基础的部分代码开源,同时保留核心算法或技术作为商业秘密;企业也可以选择开源基础框架,但提供高级功能或服务作为商业产品。商标保护有助于建立开源项目的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开源项目可以通过注册商标保护其品牌,防止他人滥用,通常各种开源许可证均不包括商标授权。


2、 开源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

知识产权和开源相辅相成,作为开发者要综合考虑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合适的开源策略,包括开源的内容以及开源许可证的选择:根据项目目标和商业模式选择适合的开源许可证;将核心算法或技术作为商业秘密或申请专利,同时开源非核心部分。作为开源软件的使用者,应根据使用项目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开源软件;对涉及技术的开源软件应进行专利侵权风险(FTO)评估。定期检查其使用的各类开源项目,严格遵守许可证的要求,以保证项目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开源软件并非放弃著作权,而是通过特定的开源许可证授予用户使用、修改和分发代码的权利。开源的权利基础就源于其上的著作权。开源与知识产权保护并非对立,而是通过合理的策略实现平衡。通过选择合适的开源许可证、保护核心技术、明确贡献者协议和探索商业化模式,开发者可以在开源的同时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1] https://opensource.org/ai/open-source-ai-definition


  •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 | 私隐保护声明 | 京ICP备15006147号-2 | 律谷科技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