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

×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短剧收费乱象频发,中老年人该如何应对消费陷阱?

2024-04-17143

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影视形式,近年来在快手、抖音、腾讯、爱奇艺等平台上迅速崛起,并吸引了大量观众。然而,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出现了一些不合理诱导消费、隐瞒收费事实、自动续费等不明确告知的现象。由于中老年人对手机操作不够熟练,又往往容易受到广告宣传的诱导,使得其成为了上述问题中的弱势群体,频频遭受损失。

所以面对微短剧收费乱象频发的现状,中老年人该如何应对消费陷阱呢?接下来,天驰君泰律师团队将对此进行专业解读。

一、目前微短剧的哪些收费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收费行为在法律上的定义?

目前,微短剧的收费存在诱导付费、收费金额高、重复收费、自动续费、隐瞒收费等乱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结合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微短剧是一种商品,微短剧的提供者是经营者,观看者则是消费者,那么如果经营者存在前述收费行为,则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价格法》《民法典》《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经营者应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完整、真实情况;根据《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应明码标价,商品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另外,《民法典》也规定了从事民事活动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也就是说,微短剧经营者如果存在上述所说的诱导付费、收费金额高、重复收费、自动续费、隐瞒收费等行为,则很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违反了明码标价的规定及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在法律实践中,中老年人是如何成为这些微短剧收费乱象的受害者的?他们普遍遇到了哪些问题?

实践中,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空闲时间相对较多,对智能手机的使用也并不熟练,获取网络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就接触到的微短剧更容易沉迷。

另外,中老年人防坑意识较弱,对一些收费规则、网签协议等无法理解其背后的真实含义,有的甚至是忽略,导致后续掉入各种收费陷阱,比如自动解锁下一集、自动扣费等。

再则,中老年人较容易被前期低价吸引,一旦沉迷剧集,即使后续遭遇了各种不合理收费,也缺乏及时止损和维权的意识,且由于有些微短剧小程序会不定期下架,导致后续维权道路漫长,能够追回款项的几率较低。

三、中老年群体在签订合约或点击购买微短剧时,对于收费机制的理解和认知通常会有哪些盲点?

常见的是以下三种盲点:

第一种,初看低价,后续高额买单。微短剧的集数往往比较多,为吸引眼球,平台一般会设置前几集可以免费观看,后续则需要不停支付费用才能继续看,追完一部完整的微短剧则需要支付几十甚至上百元的费用,甚至比爱奇艺、优酷、腾讯这样的视频平台一年的会员费还要高。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往往最初被低价吸引,不具备观看全部剧集要支付高额总价的防范意识。   

第二种,默认解锁下一集,自动扣款续费。有些平台微短剧小程序充值页面上,会自动勾选了“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并且能够自动扣款。很多中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并不熟练,对这种诱导型消费毫无察觉。

最后一种,成为会员后,观看还需另付费。有的微短剧小程序显示,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成为会员后才能观看,而中老年人成为会员后才发现,观看平台显示的某些特定微短剧,还需要另行付费,落入重复收费的陷阱。

四、微短剧是否存在不合理诱导消费、隐瞒收费事实、自动续费等不明确告知的情况?这些做法在法律上是否合规?

这几种现象是存在的。例如,在相关微短剧播放APP的充值页面中,经常可以见到“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的字样,并会对此进行自动勾选,且能够自动扣款,这就是自动续费的一种方式。由于中老年人对相关软件的操作并不熟练,常常会忽略这一选项,加之其字体一般较小且位置隐蔽,有些老年人甚至无法看到这一内容。

前述这些做法在法律上是不合规的,涉嫌违反了《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首先,用户对微短剧的充值属于消费的一种形式,用户作为消费者,有权知晓此类收费的具体数额、收费标准等内容,微短剧在收费时未告知消费者上述内容,违反了上述规定。其次,在具体收费数额上,从《价格法》的角度来看,微短剧属于市场调节价,可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一定的价格,但是上述价格的形成应当符合诚实守信及公平原则,如今微短剧在收费时存在故意隐瞒收费事实等不诚信行为,已经违反了该方面的法律规定。最后,用户的充值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看属于预付款的一种,在收取费用及发生争议时,相关运营方都应按照预付款的要求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目前频繁出现的自动续费却不明确告知等行为已然涉嫌违反法律的规定。   

五、如果中老年人因为不慎被微短剧的收费机制所坑害,他们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哪些法律途径寻求帮助和赔偿?

一方面,可以通过向微短剧平台方、消费者保护协会进行投诉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另一方面,可以向有关部门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进行反映,寻求帮助。在反馈问题时,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如充值页面、付费须知、观看网址等,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证据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再者,在涉及数额较大、证据留存较为完善的情形下,消费者也可以积极采取诉讼等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鉴于目前微短剧收费乱象的情况,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出台哪些法律法规来加强对此类乱象的监管?

对微短剧收费乱象的监管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例如从平台资质审核、内容治理及播放许可等方面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微短剧行业的监管力度。

具体而言,一是严格把握微短剧的播放端、平台端的资质审查。明确其需要具备一般网络文化类机构的资质条件,即需要具备《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才可以从事进行网络微短剧制作、传播业务,下一步可进一步明确具体细则要求,严把资质关。
   
二是尽快推进落实此前《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要求,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等。

三是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的要求,对2023年6月1日以后新通过规划备案的网络微短剧采取许可证全覆盖的管理办法,即只有依法取得《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后才可播出,将网络微短剧纳入类似传统影视的审查体制,下一步可适时出台相应措施,细化网络微短剧审查程序的具体要求。

七、从中老年群体保护的角度出发,社会应如何加强这一年龄段人群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根据《中国微短剧市场发展研究报告》调查显示,付费用户当中,35—44岁的占比最高,45—64岁的付费表现也高于整体水平。这些中老年用户很多对互联网支付本来并不熟悉,再加上诱导消费、重复扣费、自动续费等,中老年用户被微短剧大肆收割,实在让人唏嘘。

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强对中老年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首先,从子女的角度来说,建议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陪伴父母。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们照顾老人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因为亲情缺失和精神生活匮乏,才会选择在网络上消费。如果子女能够多陪伴父母,关注父母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倾听老年群体的情感需要,满足他们对陪伴的向往,向父母解释现在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教会老人更好地使用数字产品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对避免中老人落入微短剧的消费陷阱能够起到很大的防范作用。 
   
其次,从社会的角度来说,需要形成社会共治齐管的局面。老年人的事不只是子女们的事,更要全社会参与,加强针对适合中老年人年龄段的宣传教育和保障体系。目前社会上对各类诈骗行为的宣传教育并不少,但是对微短剧、直播打赏等的宣传教育,特别是针对且适合中老年人的宣传教育数量却不多。要加强对中老年人对网络新事物的教育引导,尤其是对老年人的教育引导要做到宣传到社区,宣传到留守家庭,让老年人看到外界的精彩发展,增强自身对这些消费产品的了解和认知,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再则,从监管的角度来说,网络上频频出现的针对老年人的各种消费骗局,也是对网络平台治理责任的拷问,监管部门也需更加积极有为,对网络平台实行严格督查,对消费骗局展开查处,对消费维权提供更多支持。针对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及时发布各类消费预警,以有效提示老年群体。

最后,从相关平台的角度来说,相关平台也应当加以整改,回应社会的期待,如对采取自动续费等消费方式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平台还可以加快信息技术产品的“适老化”更新,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对老年群体的保护,避免其落入消费骗局的陷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家庭、社区、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如此,才是对网络消费骗局的釜底抽薪之举,才能在网络时代,更好地保护中老年群体消费和权益。

八、哪些典型的案例可以告诫中老年人在使用微短剧时应当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观众通常是先被短视频平台上的切片视频吊起胃口,再进入微短剧小程序付费解锁。某短视频小程序首次付费时,仅需花费0.01元即可解锁新的一集,但付费页面还用小字勾选了“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和“会员到期自动续费”的选项。而市面上的微短剧成千上万,小程序也层出不穷,一集一集“解锁”仿佛无底洞。这就意味着,部分对手机操作不熟练的中老年人,在低价追剧的诱导下,极易开启自动扣费功能。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01元”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的选项。子女们发现后,开始漫长的投诉之路,能追回的金额只能说聊胜于无。   

案例二:一位网友反映,在某微短剧小程序花费了8千余元,商家承诺购买会员可以永久免费看程序内的全部微短剧,可充值上百元后却突然停止运营,如今小程序上的微短剧打不开、看不了,官方客服电话也打不通了,没用多久小程序就已经下架,而且上千元总额都是由9.9元、19.9、29.9、39.9元等零碎的订单组成,订单太多投诉不过来,而且个别小程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对于已经下架的,网友只能作罢。

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中老年消费者在购买付费时一定要注意自动扣费、自动续费等消费陷阱,注意平台或小程序是否有其他默认勾选的选项,看清购买描述。如果一定要付费购买,购买视频平台年度会员或使用微短剧APP,尽量避免使用小程序观看微短剧。

九、最后,对于微短剧平台和运营者而言,他们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来保障消费者权益,特别是针对中老年用户?

由于微短剧小程序依托于相关平台进行推广,因此根据《电子商务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平台经营者也需负起相关法律责任。

例如,平台在微短剧上架前,应当对微短剧运营者以及上映的微短剧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留存经营者信息。如抖音、快手和微信公众平台就曾向短剧从业者发布保证金缴纳通知,同时也集中下架了部分违规微短剧剧目。此外,对用户投诉较多的部分微短剧经营者,经营一段时间突然消失不见的情况,平台经营者应当提供相关微短剧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有效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维权。现在存在许多短剧被投诉后就“换了马甲”或直接下架视频的情况,导致消费者找不到相关经营主体,进而导致维权困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文规定,如果平台方不能提供平台内经营者的具体名称和有效联系方式,发生争议时,平台要承担先行赔偿责任。 
  
另外,播放网络微短剧的相关网络视听平台和小程序运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明码标价义务,在引导用户充值消费时,应当明码标价,注意避免构成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而现在许多微短剧的经营者在价格公示上并没有做到足够清晰明确,存在诱导和欺诈,对中老年用户造成了较大影响。



作者:郑小强律师团队
  •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 免责声明 | 私隐保护声明 | 京ICP备15006147号-2 | 律谷科技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