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浦江潮涌征帆劲,沧海腾澜万象新。8月16日,2025年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全国合伙人大会暨上海分所20周年庆典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天驰君泰总分所合伙人代表、专家学者、行业先锋,济济一堂,律海论道,共绘未来发展蓝图。会议上午、下午分别由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张合,党委委员、管委会委员张杰主持。
浦江潮头 · 廿启新章
大会伊始,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金冰一,上海市黄浦区律工委主任赵亮波,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主任曲忠,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安涛分别为大会致辞。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金冰一称赞天驰君泰上海分所是国内涉外法律业务领域的先锋力量之一。多年来,上海分所凭借卓越的专业团队、深厚的法律积淀以及敏锐的国际视野,在涉外法律业务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为众多跨国企业和国内外客户解决了复杂棘手的法律难题。同时,他高度评价了天驰君泰上海分所严谨自律的执业规范与执业纪律管理,并期望其继续以高标准树立行业典范。
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 金冰一
上海市黄浦区律工委主任赵亮波对天驰君泰稳步推进规模化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肯定。他指出,天驰君泰成功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与数字化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他勉励天驰君泰继续秉持守正原则,持之以恒地做正确之事,聚焦事务所长远发展,构建起自身在核心市场的绝对竞争优势。
上海市黄浦区律工委主任 赵亮波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主任曲忠在致辞中表示,上海分所20年来的成功发展,不仅彰显于亮眼的业务成绩,更在于其对天驰君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将“成人达己”的价值观从北京带到浦江之畔,在开放务实的法治环境中实现本土化融合,探索出独具上海特色的组织治理与人才发展模式。“聚势而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天驰君泰作为全国性专业规模所的发展路径。其成功背后,是科学的文化治理机制与独特的律所文化支撑。制度设计上,强调合伙人共治,以民主协商取代少数创始人独断;文化塑造上,秉持“成人达己”,尊重多元差异;战略节奏上,坚持稳中求进,不盲目扩张,亦不固步自封。面向未来,天驰君泰将坚持规模化与专业化并重,构建高效协同的总分所命运共同体,拥抱科技,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平台赋能,汇聚天下英才,稳健推进国际化进程,打造一家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兼具规模实力与专业高度、管理规范、文化先进、持续创新的律所。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主任 曲忠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安涛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上海分所的鼎力支持致以诚挚的谢意。他表示,站在20年新征程的起点,亦是第四个三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分所已设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即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规模、营收与品牌影响力的全面翻番。当下,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法律服务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压力。诸多难题的破解,亟需天驰君泰全体同仁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协同攻克。与此同时,上海分所的发展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支持与赋能,将携手各界同仁、合作伙伴共同为法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主任 安涛
凝聚共识 · 思变谋远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张合代表管委会作了天驰君泰2024年总(分)所发展工作报告。2024年天驰君泰确立了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数字化与国际化五大核心发展方向,并取得显著成果。过去数年,天驰君泰人员规模保持年均 30%的增速稳步扩张,彰显了强大的人才汇聚能力;通过持续完善管理制度,为律所规范运营筑牢根基;专业领域持续创新探索、精耕深研,综合法律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天驰君泰在国内已设立35家分所,国内分所筹建与海外办公室布局正有序推进。
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张合
分所发展亮点纷呈,在人才引进上,内升外引并举,实现高速发展;创收增长方面,破冰攻坚,逆势突围;通过引进重组,调整蓄力,沉淀价值;新增设立分所,携手共进,推动区域发展。从新媒体运营、市场活动等多板块开展品牌建设,传递品牌价值观与律所温度,进一步提升了知名度与凝聚力。
未来,天驰君泰将持续推进总分所一体化发展战略,实现规模化律所的超越与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人才引进,壮大合伙人队伍;加速法律 AI 与数字化进程,升级管理软件,强化 AI 应用,为律师业务赋能;加强品牌建设,勇担社会责任,扩大律所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加速国际化布局,重点拓展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法律服务市场;关注合规与风险控制,促进律所健康稳健发展;加大对青年律师的培养力度,为其成长添翼助力。
智汇八方 · 论道新程
专题一:规模律所的超越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进喜围绕律所规模化相关议题展开深度剖析。他表示,近30年来,商业化作为中国律师行业繁荣的核心驱动力,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并未否定律师职业的专业属性,反而促使律所提供更为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律师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鉴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法律服务市场,且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的愿景亟待落实,中国律所规模化趋势将持续深化。合规风险控制在规模律所实现组织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推动律所从“人治”迈向“制度治”,为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筑牢根基。他强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规模化律所肩负重大历史使命,需正视规模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律师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王进喜
各位与谈合伙人结合各自分所发展阶段及所属区域的法律服务市场特点,带来了对律所规模化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思考。他们表示,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上,必须坚持人才驱动战略,依托总所品牌与资源优势,聚焦特色领域打造专业团队,形成区域差异化优势。促进法律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的力量,将专业引领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在经济欠发达区域,规模所凭借其资源和协作优势展现出显著竞争力,能够吸收总分所先进经验并实现快速成长。
由左至右:贾宗达(上海分所)、齐江涛(长春分所)、张万程 (银川分所)、张艺馨(沈阳分所)、刘凌(昆明分所)、王进喜(中国政法大学)
专题二:律所管理如何对青年律师发展赋能
新则创始人余朋铭深入探讨了律所赋能青年律师发展的路径。他基于多年来对律所创新发展模式的洞察,指出目前行业呈现出机会与资源进一步向头部律所及律师集中的趋势。他提出,当前阶段律所应重点鼓励团队化发展,强化内部管理,实现更高效的资源整合。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律师需主动寻找客户,根据所处市场的不同层级,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关于律所对青年律师的扶持,他建议一方面可向青年律师提供来自下沉及中部下沉市场的公共案源,另一方面要围绕内部资源整合,实现客户、律师与业绩的打通。他表示,未来其实很确定,不确定的是能否摒弃过去的思维模式,以全新视角应对未来挑战。
新则创始人 余朋铭
与会合伙人围绕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规模的分所之间如何对青年律师发展赋能展开思维碰撞。大家表示,律所管理需以一系列制度匹配为根基,涵盖决策制度、实习律师准入机制,同时深入开展青年律师激励研究以保障可持续发展。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平台与智库,建立专业领域协作机制,定期举办专业研讨会等活动。可以构建“合伙人+资深律师+青年律师”三级架构的合作模式,让青年律师参与案件,形成对行业的初步认知,助力其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
由左至右:孙敏(珠海分所)、章超凡(温州分所)、叶小彦(重庆分所)、李伟达(天津分所)、云江峰(呼和浩特分所)、余朋铭(新则)
专题三: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
律新社创始人、CEO王凤梅以《社会责任感是律所品牌底色》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她以律新社“杰出社会责任品牌律所”评选标准为例,强调了组织发展需专业与社会责任双翼齐飞。将社会责任践行融入组织可持续发展,是律所卓越品牌中的必然元素。她表示,随着中国律所规模化进程加速,律所竞争力绝不仅仅是人数和分所数,专业深度、技术能力与社会价值三者并重共同勾勒出未来法律服务市场的胜负。她结合“律所品牌的功能——四力八化”,拆解了公益元素在塑造品牌识别力、品牌活跃力、品牌生态力、品牌评价力中的重要价值,并指出,用公益与社会责任找到自身价值,唯有利他者长存。
律新社创始人、CEO 王凤梅
围绕律所品牌建设与社会责任,与谈合伙人交流了诸多观点与成功经验。在战略规划层面,律所应将公益事业深度融入自身战略发展目标之中,使之成为律所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展现律所的社会担当。在专业履职方面,律所需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不仅要以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要主动参与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专业力量回馈社会。在普法宣传方面,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与深度互动,精准识别并满足企业和社区的法律需求,将普法宣传工作切实送到需要的地方。在品牌塑造方面,律所应兼顾实用价值与情感价值的双重提升。通过传递公益的温度、讲述品牌背后的动人故事,增强公众对律所品牌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实现品牌情感层面的叠加效应。
由左至右:张文波(杭州分所)、胡振(海口分所)、陆敏菊(无锡分所)、张彦立(洛阳分所)、王继君(三亚分所)、吴永官(福州分所)、王凤梅(律新社)
专题四:法律AI的发展对律所管理和律师业务的影响
上海法忞銮智能科技创始人王薇深入剖析了AI时代律师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表示,尽管AI能在法律文书起草、合同审核等部分法律工作中提供助力,但在需深度理解、情感交流及复杂判断的领域,人类律师仍具不可替代的优势,未来AI与律师行业将共生共存。她进一步分析了AI将带来的行业巨变,包括大部分法律知识的获取趋于平权,客户审美转向更结果导向与效率追求,AI将会带来行业内部的洗牌等。AI时代最大挑战在于思维与工作方式的转变,人机交互能力将成为专业服务人员的核心竞争力。面对行业洗牌,她指出,律所需拥抱变化,顺势调整业务布局,对流程性强、有市场竞争力的业务,可借助平台和团队批量处理;对高度定制化、AI难以处理的业务,亦需深入探索。
上海法忞銮智能科技创始人 王薇
与谈合伙人就AI工具如何赋能律师业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总结。他们认为,AI为律师业务开展带来变革,未来的竞争或是人才与技术能力的较量。AI不仅是效率工具,也可作为律所规模化和差异化的战略工具。全国性规模大所在技术创新与AI应用上有三大优势:一是有充足资金吸引人才、组建部门并定制AI模型或产品;二是能形成规范化业务流程、文本及业务模块;三是具备能力和品牌优势,更易获得AI与法律服务协同的机会。在法律AI变革时代,律所发展和律师职业的长期之路在于主动拥抱技术、持续学习进化。
由左至右:韩洋(深圳分所)、钱少武(广州分所)、张海川(扬州分所)、王小青(长沙分所)、张端妮(武汉分所)、马永翔(郑州分所)、王薇(上海法忞銮智能科技)
专题五:合伙人队伍建设的发展趋势和利弊思考
合伙人队伍作为律所的核心竞争力,其向心力与协作效能直接关乎律所的稳健前行与长远发展。针对如何提升团队凝聚力、推动律所持续进步这一关键议题,与谈合伙人提出了一系列系统性的策略与建议。首先,律所需精准锚定自身定位,明确特色优势,以此吸引与律所文化理念高度契合的优秀律师团队。在内部建设层面,律所应着力完善晋升与培养机制,通过专业赋能、实战指导等多维度方式,加速青年律师的成长,提升其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注重打造有温度的律所文化,营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为年轻律师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生态,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归属感与价值感。
为促进团队深度融合与高效协作,律所还需从多个维度发力:以民主氛围激发团队活力,鼓励成员积极建言献策;以明确目标引领工作方向,提升整体执行效率;以多元业务拓展成员视野,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关联;以高频沟通消除隔阂,增强团队粘性;同时,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律所运营的规范化与稳定性,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左至右:韩晓强(太原分所)、张大伟(济南分所)、杨志昆(成都分所)、逄燕军(青岛分所)、李树侠(西安分所)、张祥勇(南昌分所) 、杨世远(宁波分所)
专题六:律所出海和业务拓展的新形势
在“律所出海和业务拓展的新形势”研讨环节,与谈合伙人围绕律所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国际化布局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且富有前瞻性的剖析。在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以及律所突破发展瓶颈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不出海就出局”已从行业预警转变为现实挑战。但律所出海需摒弃“跟风式扩张”的短视思维,转而以“谋胜局”的战略定力布局海外市场。
一是要以专业自信为基石,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尽管目标市场国家的法律体系、司法传统与文化背景存在显著差异,但中国律师行业历经激烈市场竞争淬炼,已形成一支专业能力过硬、服务响应高效、客户导向意识突出的精英团队。相较于部分海外同行,中国律所在报价灵活性、服务效率及全链条服务能力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二是要以长期主义为指引,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出海绝非一蹴而就的短期行为,而是需要以5年乃至10年为周期进行战略规划的长周期事业。律所需提前做好长期稳定投入预算,避免因短期波动而半途而废,这是实现海外市场立足与壮大的基本前提。三是要以品牌信任为纽带,打造出海生态闭环。出海过程中,律所应坚持统一品牌战略,通过标准化服务流程、本土化合规体系以及透明化沟通机制,逐步建立海外客户及合作伙伴的信任,最终构建起涵盖客户、合作伙伴、行业组织的出海生态体系。
由左至右:黄银杨(泉州分所)、孙国强( 南京分所)、高晓慧(贵阳分所)、赵鹏程(乌鲁木齐分所)、周胜(苏州分所)、饶国栋(上海分所)、张俊(合肥分所)
从浦江潮头的廿载荣光,到圆桌论坛的思想激荡,本次大会以“聚势·向新·致远”为笔,绘就了天驰君泰面向更长远未来的壮阔蓝图。共识在交流中凝聚,信心在碰撞中升腾——无论是法律科技的浪潮,还是全球布局的新篇,天驰君泰全国合伙人都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在未来的征程中,天驰君泰将携手每一位同行者,探求更广阔的星辰大海。